以中华传统音乐教育凝聚民族团结奋斗力量

来源:人报头条网    时间:2024-09-07 16:10:20

  在中华大地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音乐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民族团结与奋斗精神的纽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华传统音乐教育在凝聚民族团结奋斗力量中的独特价值。通过挖掘和传承中华传统音乐中的文化精髓,不仅能够激发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更能促进各民族间心灵的契合与情感的共鸣。音乐,以其跨越时空的力量,让每一个音符都成为连接心与心的桥梁,共同编织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美好画卷。

  一、中华传统音乐教育与民族团结奋斗的理论基础

  中华传统音乐教育,深植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底蕴之中,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教育形式。它不仅教授传统音乐的乐理、演唱及器乐演奏技巧,更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其特色显著,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强调人文性,将音乐与文化紧密结合,通过音乐传达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培育学生的审美与道德情操。其次,展现独特性,注重旋律的优美流畅与线性发展,运用五声音阶,凸显中华音乐特有的风格,如起承转合的结构与自由即兴的节奏。再者,体现多样性,涵盖民歌、民族器乐、曲艺、戏曲等多种音乐形态,地域特色鲜明,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体验。此外,重视育人性,通过音乐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实现美育铸魂育人的目标。最后,彰显创新性,在传承中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如新媒体、人工智能等,让传统音乐焕发新生,吸引年轻一代。因此,中华传统音乐教育作为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其独特的人文性、独特性、多样性、育人性及创新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民族团结奋斗,是在中国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基于共同利益与发展目标,紧密团结、携手并进、共同努力的过程。这一过程旨在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尊重、信任与合作,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繁荣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政治团结,各民族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确保国家政治稳定;二是经济互助,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各民族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三是文化交流,增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了解与认同,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四是社会和谐,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和睦共处、和衷共济。民族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它要求各民族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国家建设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不断优化民族关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中华传统音乐教育对凝聚民族团结奋斗力量的作用

  增强文化认同与归属感。中华传统音乐教育,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致力于传授并延续那些蕴含丰富民族文化精髓的音乐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能够深入领略到不同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还能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各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在内心深处萌发出对各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与归属感。这种深刻的文化认同,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民族的心灵,为民族团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各民族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因此,中华传统音乐教育不仅是传承音乐艺术的途径,更是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民族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纽带,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便承载着传递民族情感与智慧的使命。中华传统音乐教育,在这一文化传承的洪流中,搭建起了一座各民族间展示自我、交流互鉴的桥梁。它不仅让学习者有机会深入探索和学习不同民族的音乐精髓,更在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中,促进了对各民族文化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这种跨文化的音乐交流,如同一股清风,吹散了民族间的隔阂与误解,让人们在音乐的共鸣中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它激发了人们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欣赏,进一步强化了民族团结的纽带,为构建一个和谐共融的多元文化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中华传统音乐教育在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中华传统音乐,犹如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当学子们沉浸在这些旋律优美、意境深远的音乐作品中时,他们的内心深处会被激发起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感共鸣,如同纽带一般,将个人的理想与追求紧紧地与国家的繁荣富强相连结。它不仅增强了民族成员间的凝聚力,还提升了大家的向心力,使得每一个个体都能在民族团结的大旗下,奋力向前,共同为国家的未来贡献力量。因此,中华传统音乐教育不仅是艺术修养的熏陶,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的团结奋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在音乐的熏陶下,成长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培养共同价值观。中华传统音乐教育,秉持着音乐与文化深度融合的理念,不仅在技艺传授上精益求精,更在精神层面深入挖掘。它巧妙地将儒家之仁爱、道家之自然等哲学思想融入音乐之中,使学生在悠扬的旋律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出高尚的审美意识与坚韧的道德情操。这种教育方式,促进了学生内心共同价值观的形成,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在思想上得以交汇融合,达成共识。正是这些共享的价值观念,为民族团结奋斗筑起了坚实的思想基石。因此,中华传统音乐教育不仅是对音乐艺术的传承,更是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它激励着每一位学子在追求艺术卓越的同时,也为民族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学效果。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华传统音乐教育并未固步自封,而是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力求与时俱进。它巧妙融合现代科技手段,诸如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力、人工智能的智能分析技术,为传统音乐注入新的活力,使其以更加生动、多元的形式展现在年轻一代面前,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浓厚兴趣与积极参与。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使学习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还进一步拓宽了民族团结奋斗精神的传播渠道,让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能够跨越时空界限,触达更广泛的人群,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心灵深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文化动力。

  三、中华传统音乐教育在凝聚民族团结奋斗力量中的路径

  传承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是中华传统音乐教育的重要使命。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从两方面着手:一要强化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并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通过传授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与背后的历史故事,不仅让学生领略到本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这一举措,对于培育学生的民族根基意识具有深远意义。二要勇于融合外来音乐文化。在坚守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吸纳外来音乐的优秀元素。通过巧妙的融合与创新,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更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这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仅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繁荣发展,更为民族团结与文化共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首先,要精选爱国主义题材的音乐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选取那些能够歌颂祖国辉煌、赞美中华民族精神、颂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秀作品。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欣赏和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使每位学生都能深刻体会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此外,深入剖析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样至关重要。在作品分析环节,需细致讲解,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及时代价值,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音乐作品的深层含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更能增强他们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坚定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信念。

  创新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创新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是推动音乐教育与时俱进的关键。一方面,要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为传统音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借助新媒体、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通过在线平台为学生提供海量、优质的音乐资源。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音乐的兴趣与热爱。另一方面,丰富音乐教学形式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除了课堂教学外,要组织专题讲座,邀请知名音乐家分享创作心得;定期举办音乐会,让学生有机会亲自登台表演;开展采风活动,带领学生深入民间,亲身体验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这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加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音乐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首要任务是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这包括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与学习,不断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同时着重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确保每位教师都能以高超的教学技艺引领学生遨游音乐世界。在此过程中,特别强调增强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使他们在传授音乐技艺的同时,也能深入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举办专题培训也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例如,组织教师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通过系统研读相关理论著作,深化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安排教师参观相关展览和体验馆,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进一步提升他们服务民族团结奋斗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搭建展示与交流平台。搭建展示与交流平台,对于促进学生音乐才华的展现与民族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要积极举办各类音乐赛事和活动,如中文歌曲大赛、校园音乐节等,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音乐才华的广阔舞台,还促进了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深入交流与互动,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另一方面,建立艺术实践基地也是推动音乐教育深入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与相关艺术团体和机构的紧密合作,可以共同建立艺术实践基地,将传统艺术引入校园,使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学习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这样的实践基地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

  中华传统音乐教育不仅是艺术传承的载体,更是民族团结的桥梁。通过强化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得以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融合外来音乐文化,则促进了文化的多元交流与和谐共生。创新教学模式与加强师资建设,为音乐教育注入了新活力,提升了教学质量。搭建展示与交流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展现才华,促进了不同民族学生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音乐教育改革,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让中华传统音乐成为凝聚民族团结奋斗力量的不竭源泉,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作者:赵琦,博士后,晋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伦理学。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7批面上资助“中国革命音乐的伦理功能研究”(2020M672507);湖南省教育厅开放平台基金研究项目“中国主旋律歌曲的道德教化功能研究”(20K141);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中国革命音乐的伦理功能研究”(1949-2019)(19JD69)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王頔   效对:白 翔   审核:张桃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