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为了探寻中国航空航天精神,7月25日,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学院载人航天精神探寻团队来到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开展学习参观暑期社会实践。 参观|赏航天重器之美 7月25日上午,团队来到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的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参观交流。风洞实验是飞行器研制工作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能通过人工产生与控制气流的方法,来模拟飞行器等物体在自然环境中气流运动的状况,在航空和航天工程的研究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验室内,航空学院秦飞飞老师带领队员参观了亚洲最大的低速翼型风洞(NF-3)、国内首座增压连续式高速翼型风洞(NF-6)和国内高校首座连续式高速平面叶栅风洞、国内首台轴流式双排对转压气机试验装置等,这些风洞和装置为我国C919大飞机和运-20等重点项目的研发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还学习了空气动力学相关知识和和风洞的结构设计以及原理。通过学习,队员们了解到近年来该实验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先进实验设备和最新科技成果,以“振翼腾飞,航空报国”为宗旨,围绕“科学发展、创新引领、加强服务、营造环境”的工作方针,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航空知识、培养航空人才,致力于打造以飞行器设计空气动力学为特色主题的全国科普基地。 图为研究人员讲解某型号风洞 通讯员 潘文煊 摄 交流|突破“卡脖子”难关 临近中午,团队来到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结构力学与强度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参观交流,该实验室历史悠久,是专门从事大型结构和先进材料力学试验技术和行为研究的专业实验室,实验室自成立之日起,便树立其面向国防重大需求,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使命。实验室以固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围绕飞行器结构设计中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相关的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基础问题,开展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基础力学研究,为空天安全、大型飞机、绕月工程等国家重大计划及重大工程作好技术支撑。通过与实验室负责人谢伟老师的交流,队员们了解到由于外国技术封锁,很多机器无法进口,需要更多国产资源,这不仅仅是这一领域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更多人投入其中,突破技术难关,虽然是在暑假中,实验室中仍然充斥着科研工作者们着忙碌的身影。此次参观活动也激励着队员们在专业追求上学习载人航天工作者敢于攻坚的精神,胸怀工业报国志,在专业领域敢于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敢于白手起家、从零开始,不怕困难,敢于攻坚,为国家发展作贡献的精神。 图为研究人员和实践团队在重点实验室门口的合影 通讯员 潘文煊 摄 感受|厚重校史文化底蕴 7月25日下午,团队来到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校史馆进行参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依次参观了序厅、追根溯源、雄鹰展翅、翱翔腾飞和春华秋实五个展厅,通过展板、实物模型、校史文物、人物雕塑、场景还原等多元化形式呈现,队员们了解了西工大一路走来,在教育救国、航空报国、科技强国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学习,队员们了解到在抗战时期,与西南联大同样颇具影响力的西北联大师生步行南迁,在物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教师潜心育人、学生苦学成才、立志救亡图存、科技报国;接着是华航西迁,刚刚组建四年的华东航空学院响应国家号召内迁西安,在西迁过程中,形成了一代代“西工大人”传承“热爱祖国、顾全大局、艰苦创业、献身航空”的“西迁精神”;随着学校的发展,大批毕业生成为行业精英、国之栋梁,创造了独有的“西工大现象”。在此过程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西北工业大学所传承的信仰,所坚守的初心。 造峥嵘过去已经彪炳史册,璀璨当下正在不断延伸,光明未来需要踏实开拓。吾辈青年,当秉承信仰,赓续血脉,上承伟大使命,下起奋斗青春。 图为学姐深情讲解西工大校史 通讯员 潘文煊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