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有紧迫性

来源:人报头条客户端    时间:2022-09-05 19:29:2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当代中国正在经历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理论创新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深厚基础与广阔空间。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团结带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各项事业,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宣传不断深化,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学术研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实现重大进展,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水平与能力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对外交流开创新局面,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发展正站在赢得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理论上实践上都面临着新任务、新挑战。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涉及问题之多、领域之广、矛盾之深,前所未有,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意识形态斗争交锋更加激烈,各种立场、思想、观念角逐,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就是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从具体领域来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领域;从学科来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从体系分类来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成,主要指向了相互关联的学科体系、学科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及其理论与知识的语言表达;从核心内容来看,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三大体系内在统一、不可分割,共同指向了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成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学术支撑,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中心内容与逻辑主线。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实际指向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内在彰显了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

  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正是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必须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推动其原创性贡献研究,深入挖掘这一科学理论在新中国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原创性贡献。二是必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和教学各环节、全过程,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理念,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

  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两个结合”。中国国情、中国现实、中国道路等共同构筑的中国实际,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当前,中国社会正经历的历史性转变过程,突出表现为朝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进程。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构成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前提与现实方向。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过程中,应深刻总结“两个结合”的重要历史经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演进过程和发展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深刻阐释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张占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毕照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王頔   效对:徐雅维   审核:赵梦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