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来源:人报头条客户端    时间:2022-06-22 16:23:30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时强调,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根植历史与现实,有力回击了“文明冲突论”和“国强必霸论”的迷思,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西方开启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但西方现代化不是和平共赢的,而是充满了血腥与暴力。西方现代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同时,“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种“从属”,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世界扩张的结果,是通过殖民扩张和对外侵略实现的,是建立在对亚洲、非洲、美洲人民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美国学者亨廷顿曾直言不讳地说,“西方赢得世界,并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或宗教的优势(其他文明中几乎没有多少人皈依它们),而是通过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方面的优势”。实践中,西方国家奉行“强权即正义”的生存法则和“权力优先于正义”的价值理念,将战争和暴力视为实现利益的最有力工具,依靠无节制的巧取豪夺和无原则的强权占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基本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世界很多地区和民族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

  20世纪中叶,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众多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启现代化进程。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西方现代化模式显露出种种弊端,但美西方仍然没有放弃主导世界现代化格局的美梦,强行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过去以战争和破坏为手段的直接殖民难以为继,就改为间接“经济殖民”,同时辅以新自由主义、“历史终结论”等意识形态外衣。受美西方蛊惑,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导致水土不服、弊病丛生,不仅没有实现现代化,反而错失发展良机,甚至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奉行扩张主义、霸权主义的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具有根本性区别。这条和平发展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摒弃了以侵略、剥削、压迫为特征的西方现代化弊端,也突破了部分发展中国家受制于西方的困境,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毋庸置疑地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近代以来,外敌入侵、内部战乱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中国共产党从苦难中走来,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经千辛万苦,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宝贵,绝不会放弃维护和平的决心和愿望,绝不会把自身曾遭遇的苦难强加于他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始终支持和平、反对战争,支持民主、反对强权,支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始终以积极姿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坚持开展对外援助,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积极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合作,为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提供援助,为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可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鲜明彰显。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又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成功开辟出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上,倡导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倡导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倡导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生态上,倡导坚持环境友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中国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本色,这一走向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全新方案,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命运与共、加强发展合作、共享发展成果、携手应对挑战,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必将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姜卫平)

责任编辑:刘琼   效对:刘琼   审核:钟鸣